你的位置:布鞋家园贵宾版 >> 布鞋新闻 >> 布鞋新闻 >>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

川剧 布鞋 城中村

热度3026票  浏览1101次 【共0条评论】【我要评论 时间:2017年12月26日 16:05

在原石灰街与花牌坊会合处,有一家已经歇业的好又多超市,这是草堂剧场原址。剧场的前身是群生川剧社,1951年5月24日在皇城内成立,由商人张玉泉约集一些人员搭了一个棚,场内摆竹椅,十分简陋。1953年市文化局拨款,加上剧团内部积累,在花牌坊14号修建剧场,同时更名为群

在原石灰街与花牌坊会合处,有一家已经歇业的好又多超市,这是草堂剧场原址。剧场的前身是群生川剧社,1951年5月24日在皇城内成立,由商人张玉泉约集一些人员搭了一个棚,场内摆竹椅,十分简陋。1953年市文化局拨款,加上剧团内部积累,在花牌坊14号修建剧场,同时更名为群生川剧团。1959年演职员已经达88人,演出剧目有现代戏《丁佑君》《红色种子》《姑娘心里不平静》等19个,发掘和移植传统剧目有《斩彭越》《红楼梦》《阿秀》等,剧团一度辉煌。从1953年到1959年,剧团先后收徒10人,重点培养赖华芬、刘玉秀、高瑞平、吕伯康等人,后来成了名角,其中赖华芬进团时不满10岁,经培养后能主演难度较大的《放裴》《贵妃醉酒》《阿秀》等剧目。

后来这里新修的草堂剧场,也放映电影。再往后,西门百姓喜欢的群生川剧团日趋衰落,最终谢幕。

花牌坊中段的少城文化宫,是西门老百姓的休闲娱乐场所,它原名西城区职工俱乐部。

刚刚粉碎“四人帮”后,我在这里看到了曹禺的《雷雨》。那天晚上我正在上中班,好友、著名作家车辐之子车新民打来电话说:“花牌坊那边正在演《雷雨》!我有票……”我喜出望外,不管三七二十一,骑着“洋马”朝花牌坊飞奔而去。走拢已经8点,开演好久啦!大门外黑板上的“粉牌”上写着:“曹禺创作的大型话剧《雷雨》,由双流文工团演出。”进入剧场,我一下进入了剧情。四凤的扮演者廖学秋是川剧表演艺术家廖静秋的女儿,当时初登舞台,她1.65米的个子,风姿绰约,把四凤演绎得十分到位。当时廖学秋仅有23岁,从知青进入文工团,受到观众热捧。她以后在《苍天在上》《梦断情楼》等40多部影视剧中担任主角,成为影视明星。

一环路内的花牌坊,上世纪还有“城中村”:穿过左边一条小巷,就是广袤的农田。协和村掩映在浓密的树林中,几间灰瓦房沿河耸立。这里春天麦苗像一片海,夏天稻田闪金,谷穗摇摆,鸡鸭成群。我和表哥带着一群孩子在坟坝头打游击、藏猫猫、粘蝉子、逮丁丁猫,在河沟放鸭子、抠螃蟹、捞鱼虾,在葡萄树下跳拱、跳房、打洋画、赢纸烟盒……其乐融融。夜幕降临,一缕炊烟,一轮弯月,我们围坐在姑妈面前,听她讲故事,久久不愿离去。

1962年,成都人“瓜菜半年粮”,我的父母都是干部,每月21斤粮食,还要为国家节约2斤,仅有19斤。我刚上中学,每月30斤,弟妹还小,也是低定量,全家人经常“饥肠响如鼓”,赵同学经常一下课就津津有味地唱:“干饭香又香!红萝卜香又香……”那年月是“饿”字当头,年少的我经常背着背篓去“城中村”的农民家买红苕、红萝卜、洋芋、南瓜、厚皮菜等充饥之物,花牌坊的农田救了我全家。

国营成都三江布鞋厂的前身是手工作坊,1971年从三多里搬迁到花牌坊街40号,平房低矮,车间简陋,墙面斑驳,但产品渐渐为成都市民熟知。上世纪80年代,厂里有300多人,每月生产近万双布鞋,供不应求。三江布鞋坚持用传统工艺精工细作,有30多道工序,男鞋鞋底的布料厚达28层,用的布达1.6米长。纳好的鞋底要放入热水浸泡,用棉被包严热闷后,再用锤子锤平整,晒干。顾客反映:三江布鞋穿几年鞋底不变形,吸汗、柔软、舒适!由于质量高、信誉好,三江布鞋享誉国内外。厂里的技术权威、承包人黄先德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量身定做布鞋,深受好评。

(责任编辑:绣花鞋)

顶:231 踩:160
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:
当前平均分:-0.64 (918次打分)
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:
当前平均分:-0.56 (912次打分)
【已经有806人表态】
182票
感动
101票
路过
94票
高兴
92票
难过
76票
搞笑
84票
愤怒
87票
无聊
90票
同情
上一篇 下一篇
查看全部回复【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】
Powered by 布鞋文化网-布鞋文化始祖! 7.5 © 2006-2023 布鞋家园

版权声明:本站所有资料均来源于网络,末进行任何修改,本站保留来源网站图片水印,如有侵犯你的权益,我们将按照您的要求改正,本站更希望得到您支持!

转载声明:请在转载时注明出处;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,请立即和我们联系,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。
友情提示:本站属布鞋爱好者网站,不含色情,但部分内容仍不适合于18周岁以下人士阅读,请主动离开。
访问提示:本站推荐使用1024×768分辨率。